• 范筑先后人谈先辈精神: 以曾祖父为榜样, 用实际行动践行革命遗志 |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2:42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    在山东聊城古城区中心,光岳楼的苍翠树影掩映着一座仿古院落——范筑先纪念馆。这里不仅是鲁西北抗日历史的凝固史诗,更是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灯塔,见证着一位铁血将军“誓死不渡黄河南”的忠烈誓言。近日,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”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范筑先烈士纪念馆,听其后人讲述英雄先辈的故事。

    纪念馆始建于1988年,范筑先殉国50周年之际,占地2040平方米,以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群承载着厚重的民族记忆。庭院中央矗立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,镌刻着邓小平1986年亲笔题写的“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”。碑高五尺七寸,象征将军57载人生;35根围柱代表他创建的35支抗日武装。题字背后更有曲折——聊城市委的请托信一度被当作普通信件忽略,最终经老革命赵健民辗转呈递,才在人民大会堂交至邓小平手中。

    烈士展馆主厅汉白玉半身塑像两侧,陈列着范筑先手写家谱、抗战日记等遗物。最令人动容的是玻璃展柜中一颗牙齿与一截指骨——前者属于范筑先,后者来自其子范树民。1938年范树民率青年挺进队与日军血战牺牲,年仅18岁;而范筑先殉国前,已送三子一女奔赴延安抗日。

    入口处一通刻于1947年的石碑,铭记着聊城解放前夕八路军入城纪律:“向范筑先墓立正敬礼”位列首条,其后才是保护藏书楼等文化设施。这是对英雄的最高礼敬。

    纪念馆的每一件展品,都在诉说这位抗日名将的传奇人生。生于1882年的范筑先,早年效力北洋军阀,官至旅长。因痛恨内战腐化,一度辞官归隐。1936年主政聊城后,他减赋税、兴教育,被百姓称为“布衣专员”。

    1937年日军压境,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两度下令南撤。范筑先断然拒绝,发出震撼全国的通电:“誓率游击健儿与倭奴周旋……鞠躬尽瘁,亦所不惜!”通电后,他联合共产党创建鲁西北根据地,一年内建立30余县抗日政权,歼敌数千。

    1938年11月,日军重兵围攻聊城。巷战中范筑先左腿炸断,高呼“中国万岁!”后举枪自戄。其临终遗言“守土有责,何颜南逃?”成为鲁西北的精神旗帜。中共中央誉其为“民之父母”,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。

    范筑先曾孙范鹏举,先是讲述了祖辈们战场上浴血奋战的革命故事,又回忆起家族往事。他说:“曾祖父不仅自己以身殉国,还将整个家庭都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。他先后将长子、长女、三女儿送往延安,投身革命洪流。二女儿范树琨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,率领战士们奋勇杀敌,被群众称为双枪二小姐”。可以说,范家满门忠烈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。

    “作为范氏后人,我们始终以曾祖父为榜样,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努力奋斗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遗志。我们深知,纪念馆的建成开放,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它将成为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,成为教育后人的重要基地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纪念馆,让更多的人了解先辈的事迹,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,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。让我们携手同心,传承先烈精神。”范鹏举说。

    记者:郭梦桐编辑:郑楚翘校对:王菲摄影:郭梦桐剪辑:郭梦桐摄像:郭梦桐